查看原文
其他

两位混血美女与一座城市和一个家族的网球运动史

2016-12-26 康小明 太原道

时尚,高雅,激情,创新……网球的这些特质,引发了省城许多人的兴趣。随着网球场馆的逐步增加,现在喜欢打网球的人也越来越多。 走马省城的各个网球场所,你会发现,打球的队伍里上至八十岁的老年人,下至8岁的孩子,都是网球发烧友。但是,你要是问这些发烧友山西的网球历史,恐怕没几人说得清楚。山西的网球运动何时才有?山西网球的第一人是谁?在山西网球史上有一个特殊的家族,这个家族对于引进和推广英国贵族运动网球项目,起了巨大的作用,这个家族是谁?本文想把这些答案告诉读者。   

网球运动本是洋玩意、舶来品。现代网球运动的历史是从1873年开始的。那年,英国人沃尔特•克洛普顿•温菲尔德将早期的网球打法加以改进,使之成为夏天在草坪上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,并取名“草地网球”。同年还出版了一本以《草地网球》为题的小册子,对这种活动进行宣传和推广。所以温菲尔德被称为“近代网球的创始人”。此后网球便成为一项室内、户外都能进行的体育项目。同时在英国各地建立网球运动俱乐部。1875年又建立了全英网球运动俱乐部。这个俱乐部建造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网球场地,并于1877年举办了全英草地网球男子单打锦标赛,即后来闻名于世的温布尔登网球赛。

山西的网球运动出现较晚。在清末留学大潮中,山西大学西学斋派出了5名官费留英学生,这是一批怀揣报国志的青年才俊,他们远渡重洋,历尽艰难,踏上了漫漫求学之路。1913年学成回国后,又积极投身于清末民初的山西省的建设中,成为山西近代实业和社会转型中的中流砥柱。5名留学生中,有一个特殊人物即宁武人王宪。王宪在英国皇家矿冶大学读书,学习采矿专业。在英国学习期间,王宪迷上了网球运动并由此结识英国少女爱伦•派克。1913年,王宪携爱妻爱伦回到山西,先是在阳泉保晋煤矿当工程师,后到山西大学工学院当院长,这一期间,王宪和几名留英学生在太原组织起“万国网球会”,有中外50多名会员,他们在太原南门附近修建6个网球场,开展网球活动,由此网球运动引进山西。



█ 王宪在打网球



█ 万国网球会部分成员


王宪夫妻特别爱好网球,每逢周末都要出现在网球场 。后来他俩生了两个混血儿姑娘,大的叫王春菁,王春菁是1915830日在太原出生的,小的叫王春葳,则是第二年1014日出生在平定。春菁的英文名字叫“Joan”,春葳叫“wia Fred。按家谱,到她们这辈是“春”字辈,故起名春菁、春葳。



█ 王宪全家照


上世纪二三十年代,“万国网球会”的会员们每天下午四点以后在南门外的网球场上打网球。球员中洋人居多,男人居多。就在这球场上,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两个六七岁的小女孩,趁大人们休息的空儿,走进球场,自动练习,姐妹对打或者和男人对打。其时,山西的妇女大都还在裹脚,而她们已走进球场,自然是很稀罕的事了,何况还是混血儿。久而久之,她俩与网球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

█ 网球场上的王氏姐妹


后来,与父亲同期的留学生武盖杰先生当了她俩的教练,结果,她俩的网球技术大大提高,在民国时期的第五届全运会上一举夺得冠军,由此,被人们称为网坛姐妹花。作为贵族运动项目,网球也第一次被列为全运会常设比赛项目。两年之后,民国第六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。山西再次派出王氏姐妹参赛,王氏姐妹以绝对优势获得双打冠军。


█ 当时关于全运会的特刊


█ 王氏姐妹夺冠的报道


█ 王氏姐妹夺冠合影


1937年,日军侵占华北,太原沦陷,山西大学被迫解散。王宪不愿为日军效劳,携妻女举家南下,到武汉、长沙、贵阳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工作。在长沙时春菁也参加了救护总队的工作,担任总队长办公室秘书。为了募捐抗日经费,她曾打过网球表演赛,也曾到昆明参加过义赛。其时,王春菁认识了救护总队技术室主任施正信教授,经过几年相处,他们于194122日,在贵阳喜结良缘。

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是一个战时辅助部队的医务组识。在全面抗战时期,由于部队军人增多,医护人员不足,红十字会成立了救护总队,组织各种医疗、防疫、护理等机构,协助各战区的医院工作,为抗日做出了很大贡献。

施正信教授是浙江宁波人,1909年生于上海,1925年考入香港大学医科,1930年毕业后在香港国家医院任内科医生,1935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公共卫生及热带病学学院留学,1937年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,1938年获博士学位,回到上海,一心报效祖国。他经香港、跨越南,方抵达贵阳,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工作,初任防疫学主任教官,后任技术室主任。抗战胜利后回香港母校任教。而春菁也随夫到香港,参加了当地的南华网球俱乐部,经常参加各种比赛,获女子单打、双打和男女混双冠军。

1952年,春菁丈夫施正信调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担任社会及职业卫生组官员,她也随夫赴瑞士日内瓦居住,一住14年。在那里又参加了当地的多次比赛,为日内瓦人及联合国官员留下深深的印象。

1966年施正信教授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,在卫生部外事局工作,1980年任中华医学会专职副会长。回国后夫妻编译出版了“英汉成语词典”,春菁老人又撰写了“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工作的回忆”,在贵阳文史资料公开发表。1990年,她们把自己的积蓄5万元人民币,捐给中华国际医学会交流基金会,设立了施正信公共卫生奖学金,以奖励国内学习公共卫生学成绩突出的学生

199886日施正信先生在北京逝世,享年89岁,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送别仪式。




1939年,妹妹王春葳在贵阳成婚,1948年随夫去台湾,1956年丈夫因病去逝后,她则移民到美国定居,在联合国总部工作。在异国他乡,她仍不忘心爱的网球事业,她又参加了联合国网球会,多次参加比赛,获得过女子单打、双打、混合双打冠军

她们的父亲王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去了台湾,从事著述。著有《学庸类释》、《中国小说述评》、《古典小说述评》等。1953年,王宪在台湾去世。王宪的妻子艾伦酷爱收集刺绣等中国艺术品,后来和春菁生活在北京,以96岁高龄仙逝。

199310月,全国第八届老年网球比赛在太原举行,这对风靡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女子网坛姐妹,相约回到阔别四十年的太原,观看了今日网球的发展。王宪家族对山西网球运动的推动,功不可没。

2001年春节前,87岁高龄的王春菁老人,走进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“人生热线”节目,作为嘉宾,与北京听众进行对话。

老人思维敏捷,口齿伶俐,时而汉语,时而英语,谈笑风生,王老16年来,坚持英语义务教学,培养出许多优秀学生。她不为名,不为利,这种精神感动着熟悉她的所有人,感动着她的每一位学生。她每天教授5节课,每节1小时,来去自由,最小的学生只有七八岁。

主持人介绍,前年,几百个学生在香格里拉给王老举行了生日庆典,很多国外的学生都打来电话庆祝,这充分说明了王老伟大的人格

主持人问她,“您的英语这么好,又是混血儿,为什么后来没有选择到国外?”

“我现在也不会后悔,因为我生在山西,所以这也是回家,我不会后悔。”老人爽朗地回答。

我老家在山西宁武,我很爱我的家乡。当然,要住在那里可能是不习惯,吃东西是没有问题的,我从小吃面都是习惯的,这不是问题。就是感觉那个地方有点小,信息不通。也有好的地方,比如当地的河里天池就有2尺半长的鲤鱼。”王老又说:“后来的这些年,我都住在北京。

“我希望我死了以后,别人能说:她是个好人。我就满意了。”

在“万国网球会”的影响下,在王氏姐妹的影响下,上世纪40年代,网球运动在太原市的学校中更趋活跃,许多学校都有了网球代表队。民国时期,山西总共举办了三届省运会,承办了第七届华北运动会 。每届都有网球比赛。 阎锡山曾亲自出任第七届华北运动会会长,开幕仪式上,他率各文武官员到会捧场。

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,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,在广大农村建立起成片的根据地,同时,他们也第一次把现代体育带到了农村,带给了农民,虽然战斗频繁、硝烟弥漫、环境恶劣,但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却没有放弃他们所深爱的体育。在贺龙、关向应等首长的积极倡导与组织下,军队与地方继承了红军时期的体育传统,积极开展体育活动,即使在敌人频繁扫荡、部队经常进行作战转移的紧张情况下,体育活动也没有停止。每年都要组织两次全区运动会。运动会上,就有网球项目。优胜者的奖品也很简单,不过背心、毛巾、肥皂之类,团体优胜者则颁发了锦旗,旗上是彭副总司令的题词:“钢铁的身体,钢铁的意志。” 

新中国成立后,山西历届运动会上,都有网球项目,但是客观的说,山西的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缓慢,实在愧对山西有一百多年网球的历史。原因之一,就是场馆拖了运动的“后腿”。曾记否,2005年,山西20名初三学生早晨在公路上跑操时被撞身亡。这一特大交通事故引起轰动,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由于体育场地少而产生“公路跑操”现象的思考。那一时期,不光是学校缺少体育场地,缺少网球场地,山西全省的体育场地也不多。此外,许多地方并不重视体育场地的建设和保护,许多旧有的体育场地被拆掉了。2002年,在山西省会城市太原,曾经举办过多次国内、省内大型体育活动的杏花岭区体育场被卖掉,建起了高层住宅楼,不能不说是个遗憾。

近年来,山西的网球场馆又逐渐多了起来,我的朋友小许曾经制作了一份网球地图,在太原晚报上发表。地图里,描绘出太原的五十多片网球馆的分布情况。这些场馆,按照管理权限部门分类,一类是社会办的,比如山西省老年网球馆、青年宫网球场、滨河公园管道桥网球场、迎泽公园网球场、玉门河公园网球场、南寨公园网球场、省赛车场网球场、省体育中心网球馆;一类是企业内部修建的,如太钢网球场、太铁网球场、煤气化公司网球场、西山矿务局网球场、自来水公司网球场、省联通俱乐部;一类是大中学校建设的,如山西大学网球场、中北大学网球场、太原理工大学网球场、太原科技大学网球场、省建工学院网球场、省体校网球场、太原55中网球场;一类是党政机关修建的供内部人员使用的,如省委机关、省人大机关、省广播电视厅机关网球场;一类是商用写字楼顶建设的,如能源国际楼顶、府西街金融大厦楼顶、龙城国际大厦楼顶、金港大厦楼顶。另外,晋祠宾馆也修建有高档的网球馆。为了迎接全国青运会,滨河体育中心的网球中心也在加紧建设中。

现在,网球这项运动早已从昔日的贵族运动下嫁寻常人家。许多家长开始培养孩子的打网球兴趣,太原、山西的网球俱乐部、培训班也越来越多,各类赛事越来越多,水平也比昔日高了不少。相信明天太原、山西的网球事业会更加美好。到那时,希望人们还记得王氏家族早期对山西网球事业的贡献,记得山西的网球事业一路是如何走过来的。


太原道三晋文化微论坛开通,点击页面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进入


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,阅读康小明其它作品:

康小明:我眼中的城市雕塑

康小明:按摩师马义的蝼蚁生活

家在太原 | 康小明:双塔寺街的变迁

战火硝烟中的解放和接管太原——忆太原首任警备区司令员罗贵波将军

康小明:小人物的大手笔

康小明:柔情的保民,黄河岸边的保德汉子

康小明:异人郑喜桂

康小明:母亲对保德家乡的回忆

康小明:他一生只说真话——怀念我的父亲康溥泉

康小明:铁姑娘春秋

康小明:编委楼里的编委们

康小明:那座山,那个人

康小明:尴尬人生

康小明:荷塘月色中的闰儿走了,只留下远去的背影

康小明:高高竖立在恒山火烧岭上的丰碑

康小明:神头泉边,逝去的电力城

康小明:一位知青和一个山西村庄的故事

康小明:文革期间随父母下放大同的旧事

康小明:我在五中“闹革命”

康小明:一座机关大院和大寨在历史漩涡中的碰撞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